随着产业园区迈入“运营主导”的新纪元,运营服务已成为园区运营商的核心使命与必然选择,不仅是义务所在,更是价值创造的源泉。产业园区的运营体系涵盖了五大关键维度:产品运营、空间运营、服务运营、资产运营及产业运营,每一维度均承载着独特的战略意义与运营特性。面对当前园区经济发展的挑战,构建一套综合性的商业模式显得尤为重要,这要求我们在各运营层面上精益求精,协同作用,以促进园区的持续繁荣与发展。
产品运营
产品运营在产业园区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聚焦于园区所提供的物业及其配套产品,这些产品是吸引并留住客户的核心要素。产品运营的起点在于园区产品的精心设计,但其范畴远不止于产品的初始开发,后续的产品增值服务同样不可或缺。
1产业组合策略:
园区产品涵盖核心与配套两大类。核心产品,如高层办公楼、多层办公楼、独栋总部楼和标准厂房等,构成了园区的产业基石。而配套产品,如商务酒店、企业会所、人才公寓、员工宿舍及商业设施等,则丰富了园区的功能配置。当前,一个显著的趋势是推动“产、办、居、商”功能的深度融合,旨在打造功能完备、充满活力的产业社区和创新社区。在此过程中,产品的“实用性”是基础,必须满足特定产业对于空间尺寸、承重能力、建筑层高、废弃物处理及供应链组织等方面的专业需求。而外在形象的“美观性”则是加分项,能够进一步提升园区的吸引力。
2产品增值服务深化:
产品运营贯穿于园区运营的整个过程。在后续阶段,提供一系列增值服务成为关键。这包括但不限于物业产品的预制化装修与办公家具配置,实现拎包入住的便捷体验;以及针对入驻企业的空间定制化服务,根据企业的特殊需求进行空间改造,比如为科技企业量身打造实验室,为创意企业设计个性化办公空间等。此外,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市场需求的变化,园区产品的升级与改造同样重要,包括更新建筑外观、提升内部装修品质、增加智能化设施等,以确保园区始终保持竞争力,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这里推荐一篇《智慧产业园区解决方案.pptx》,欢迎大家学习。
PPT共计53页,以上为部分截图,如果需要全套电子书的朋友,请联系下方二维码咨询下载方式:
空间运营
空间运营的核心在于优化园区内部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与价值,旨在创造一个既实用又富有吸引力的园区环境。这一运营策略涵盖整体环境营造、公共空间运营以及社交空间打造三大方面,随着产业园区日益融入城市生态,其公共空间展现出无限的发展潜力。
整体环境营造:
作为园区空间布局的重要补充,整体环境营造致力于满足产业生态发展的多元化需求,包括构建广场、公园、慢行系统、生态景观、文化设施及智慧管理系统等。不同定位的园区在环境营造上各具特色,如工业园区强调精益生产与高效的交通物流布局,而科技园区则更侧重于营造激发创新活力的氛围。
公共空间运营:
现代园区日益重视共享空间的开发,通过设立共享会议室、洽谈区及休闲区等,为入驻企业和员工提供便捷的交流与合作平台,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运营成本。高效利用园区公共空间还能拓展功能业态,创造额外收益,例如引入餐饮、便利店、自动售货机等商业设施,或利用活动空间进行企业展示、广告投放及户外活动等。定期或不定期举办各类活动,不仅丰富了园区的文化生活,也提升了其市场吸引力。
社交空间打造:
在产业园区运营中,构建多样化的社交空间日益凸显其重要性。这包括产业社交空间,为行业活动提供理想场所;职场社交空间,鼓励公司内部及外部人员之间的非正式交流;以及生活社交空间,通过丰富室外空间的功能性,引导人们自然聚集。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是在园区内设立创意市集,结合“数字经济+”理念,打造沉浸式消费场景,举办潮购季、美食夜市、青年文化节、音乐节、网红直播节及文创市集等活动,旨在构建一个青年友好、创新活跃的社区环境。通过这些举措,园区不仅促进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形象与市场竞争力。
案例链接:上海宝山智慧湾科创园
智慧湾科创园,总占地面积约230亩,专注于3D打印、智能微制造、VR/AR技术及人工智能机器人四大核心领域,巧妙融合了园区、社区、教育培育区、展览展示区、商业区及体育休闲区(以体育为主)等多功能区域。该园区地理位置优越,毗邻广阔的居住区,针对长期以来当地居民公共活动空间与商业休闲设施匮乏的问题,智慧湾的改造项目深入挖掘了周边居住与就业人群的实际需求。
园区通过开放亲水便道,实现了滨水空间的共享,为社区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休闲场所。同时,园区大力发展特色商业,引入了社区影院、博物馆、艺术空间、多样化餐饮与咖啡馆、托儿服务、书店以及商务酒店等多种业态,极大地丰富了周边居民的生活体验。此外,园区还创新性地改造了高架桥下的空间,统一规划运营,使之成为年轻人挥洒汗水的篮球场和滑板公园,增添了城市的活力与动感。
为了持续激发园区的活力与吸引力,智慧湾科创园平均每年策划并举办超过500场各类活动。这些活动涵盖了科技、艺术、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如上海科技节科学之夜、城市空间艺术季、上海旅游节智慧湾科艺欢乐节、艺术名家汇演“音悦漫步”、乐高机器人大赛、科普研学营、上海味道智慧湾樱花季咖啡文化节、上海市科普讲解大赛、上海国际科技艺术展演以及智慧湾夜生活节周末夜市等,不仅带动了居民的日常消费,也极大地提升了园区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服务运营
产业园区的服务运营紧密围绕企业需求而设计,其服务范畴广泛而复杂,要求园区运营商在提供服务时做出精准的选择与优化。各类服务不仅功能各异,其带来的效益和商业模式也各有不同,需结合园区的独特定位及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定制化配置。
服务类型划分:
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园区通过搭建高质量的公共服务平台,整合人才、研发、咨询、培训、技术及金融等专业服务资源,显著提升园区产业价值链的效率。关键在于精准识别并服务于特定产业的痛点,如浦东软件园的“双软认证”服务或上海医谷的检测服务机构集群,这些服务不仅满足了产业升级的需求,还促进了专业服务业态的导入,打通了研发外包、技术转化、知识产权及检验检测等服务链条,为园区的城市发展融入及经济业态的丰富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企业链接服务强化:
企业链接服务旨在促进产业链的深度融合与创新要素的广泛链接,通过构建产业沙龙、俱乐部、技术联盟及职场社交等平台,打造多样化的社交连接场景。随着数字化园区的快速发展,园区正通过工业互联网、元宇宙等先进技术,提升虚拟空间的链接能力,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企业社群,营造全球性的社交空间,从而形成一个内外开放、资源整合的产业生态圈。这种服务模式不仅增强了企业间的交流与合作,还促进了园区内外的资源流动与优化配置。
资产运营
产业园区开发因其资金需求庞大、投资回报周期长及潜在的政策风险等特点,要求资本战略成为贯穿园区运营全周期的核心要素。对于产业园区而言,资产运营需构建成一个闭环体系,这一过程深深植根于各类旨在保值增值的资产管理活动中。
资产运营闭环的构建:
与物业产品的即时销售不同,资产运营采取的是一种长期且整体性的策略。它依赖于通过高效的园区运营提升物业使用价值,进而实现资产的增值。最终,通过资产的转让或上市,完成资本循环,并获取变现收益。当产业园区开发达到一定成熟度时,项目股权的出售或证券化资产的打包,成为实现资本回报的有效途径。
资产证券化与资本引入:
随着我国资产证券化政策的日益成熟与完善,利用基金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产业园区的开发与运营,正逐渐成为行业趋势。这一模式不仅拓宽了产业园区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还有效分散了投资风险,增强了园区的财务稳健性。通过资产证券化,园区运营商能够将未来的收益流转化为即时的资本,加速资本循环,为园区的持续发展与升级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资产运营在产业园区管理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其核心在于确保园区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这主要涉及到两大方面:
资产管理:此环节聚焦于园区土地、房产等核心资产的妥善管理。通过建立详尽的资产台账,园区运营商能够清晰掌握资产状况,并定期进行资产清查与评估工作,确保每一项资产都得到应有的关注与维护,从而保障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这一系列管理措施为资产的长期稳定增值奠定了坚实基础。
资产增值策略:为了进一步提升园区资产的价值,运营商需采取一系列增值策略。首先,通过优化园区运营水平,如提升服务质量、完善基础设施等,吸引更多优质企业入驻,从而带动园区整体价值的提升。其次,对园区资产进行重新定位与包装,探索多元化的盈利渠道,如商业租赁、广告合作等,以增加收入来源。此外,随着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运营商还可以考虑通过资产证券化等手段,将园区资产转化为流动性更强的金融工具,不仅能够有效盘活资产,还能在资本市场上实现资产的进一步增值。
产业运营
产业运营的核心在于推动园区产业的繁荣发展。这一过程始于精准的产业规划,而关键在于有效的产业培育。园区通过引进行业领军企业、孵化创新型企业,并构建顺畅的供应链体系,致力于培育和壮大园区内的产业集群,促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紧密协作,共同塑造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创新生态。
产业投资与孵化策略:
园区运营商积极参与产业投资与孵化活动,这是一种以长远视角换取未来高额回报的战略选择。运营商不仅深入企业的实体经营,还通过提供创业孵化服务、股权投资支持以及搭建公共服务平台,与企业携手并进,共同成长。在投资选择上,运营商通常围绕特定产业进行战略部署,精选具有潜力的产业项目进行投资,并积极促进科学家与企业家之间的合作,为初创企业引入技术、人才等核心资源,构建全产业链的服务收益模式。
供应链服务的深度介入:
为了进一步提升园区企业的竞争力,运营商积极切入具体的产业运营环节,提供包括销售服务、采购服务、研发服务等在内的全方位供应链支持。这些服务旨在帮助企业降低运营成本,拓宽利润空间。例如,通过集中采购、集中销售、共享仓储物流以及提供制造服务等方式,有效减少产业间的贸易交易成本。展望未来,随着工业互联网平台的广泛应用,园区内外的企业将被更加紧密地连接起来,使得园区的各类服务资源得以高效激活,为研发创新、共享制造及运营服务等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案例链接:少海汇有住智能家居产业园
少海汇有住智能家居产业园坐落于青岛市胶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占地面积广阔,约达1884亩,专注于智能家电与现代家具两大核心领域,成功实现了家电、家具及家装行业的深度互动与融合发展。
该园区汇聚了一大批智能家居行业的佼佼者与创新团队,共同塑造了“少海汇智能家居生态共同体”这一品牌,携手推进智能家居产业的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园区内已吸引了超过400家企业入驻,其中包括青岛有住控股、博屋家居、有屋智能家居等知名企业,同时,海骊门窗数字工厂、泰福智能镜柜工厂、福汇家全屋定制工厂等先进项目也在此落户。
园区不仅配备了先进的生产设施与研发平台,还致力于搭建产业合作与交流的高效桥梁,积极促进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之间的深度合作,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加速产业升级步伐。此外,少海汇智能家居产业互联网平台通过整合家居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智采平台资源,为用户量身打造智能家居场景解决方案,并实现了从用户方案设计、订单下单、智能制造到交付验收的全链条可视化管理,极大地提升了服务效率与用户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