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ava接口文档模板_前后端分离必备的接口规范

2. 职责分离

3. 对的人做对的事

4. 更好的共建模式

5. 快速的反应变化

我们现在要做的前后分离第一阶段:“基于 Ajax 带来的 SPA 时代”,如图:

图片[1]-java接口文档模板_前后端分离必备的接口规范-JieYingAI捷鹰AI

基于 Ajax 带来的 SPA 时代 这种模式下,前后端的分工非常清晰,前后端的关键协作点是 Ajax 接口。看起来是如此美妙,但回过头来看看的话,这与 JSP 时代区别不大。复杂度从服务端的 JSP 里移到了浏览器的 JavaScript,浏览器端变得很复杂。类似 Spring MVC,这个时代开始出现浏览器端的分层架构:

图片[2]-java接口文档模板_前后端分离必备的接口规范-JieYingAI捷鹰AI

浏览器端的分层架构 对于这一SPA阶段,前后端分离有几个重要挑战:

1. 前后端接口的约定。如果后端的接口一塌糊涂,如果后端的业务模型不够稳定,那么前端开发会很痛苦。这一块在业界有 API Blueprint 等方案来约定和沉淀接口,==在阿里,不少团队也有类似尝试,通过接口规则、接口平台等方式来做。有了和后端一起沉淀的接口规则,还可以用来模拟数据,使得前后端可以在约定接口后实现高效并行开发。== 相信这一块会越做越好。

2. 前端开发的复杂度控制。SPA 应用大多以功能交互型为主,JavaScript 代码过十万行很正常。大量 JS 代码的组织,与 View 层的绑定等,都不是容易的事情。典型的解决方案是业界的 Backbone,但 Backbone 做的事还很有限,依旧存在大量空白区域需要挑战。

4.1 职责分离

图片[3]-java接口文档模板_前后端分离必备的接口规范-JieYingAI捷鹰AI

职责分离

1. 前后端仅仅通过异步接口(AJAX/JSONP)来编程

2. 前后端都各自有自己的开发流程,构建工具,测试集合

3. 关注点分离,前后端变得相对独立并松耦合

图片[4]-java接口文档模板_前后端分离必备的接口规范-JieYingAI捷鹰AI

4.2 开发流程

1. 后端编写和维护接口文档,在 API 变化时更新接口文档

2. 后端根据接口文档进行接口开发

3. 前端根据接口文档进行开发 + Mock平台

4. 开发完成后联调和提交测试

Mock 服务器根据接口文档自动生成 Mock 数据,实现了接口文档即API:

图片[5]-java接口文档模板_前后端分离必备的接口规范-JieYingAI捷鹰AI

开发流程 4.3 具体实施 现在已基本完成了,接口方面的实施: 1. 接口文档服务器: 可实现接口变更实时同步给前端展示; 2. Mock接口数据平台: 可实现接口变更实时Mock数据给前端使用; 3. 接口规范定义: 很重要,接口定义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前端的工作量和实现逻辑; 具体定义规范见下节;

图片[6]-java接口文档模板_前后端分离必备的接口规范-JieYingAI捷鹰AI

接口文档+Mock平台服务器 5.1 规范原则

1. 接口返回数据即显示:前端仅做渲染逻辑处理;

2. 渲染逻辑禁止跨多个接口调用;

3. 前端关注交互、渲染逻辑,尽量避免业务逻辑处理的出现;

4. 请求响应传输数据格式:JSON,JSON数据尽量简单轻量,避免多级JSON的出现;

5.2 基本格式 5.2.1 请求基本格式 GET请求、POST请求==必须包含key为body的入参,所有请求数据包装为JSON格式,并存放到入参body中==,示例如下: 1. GET请求:

"username":

2. POST请求:

图片[7]-java接口文档模板_前后端分离必备的接口规范-JieYingAI捷鹰AI

POST请求

5.2.2 响应基本格式

{
code: 200,
data: {
message: "success"
}
}

1. code : 请求处理状态 200: 请求处理成功 500: 请求处理失败 401: 请求未认证,跳转登录页 406: 请求未授权,跳转未授权提示页 2. data.message: 请求处理消息 code=200 且 data.message="success": 请求处理成功 code=200 且 data.message!="success": 请求处理成功, 普通消息提示:message内容 code=500: 请求处理失败,警告消息提示:message内容 5.3 响应实体格式

{
code: 200,
data: {
message: "success",
entity: {
id: 1,
name: "XXX",
code: "XXX"
}
}
}

data.entity: 响应返回的实体数据 5.4 响应列表格式

{
code: 200,
data: {
message: "success",
list: [
{
id: 1,
name: "XXX",
code: "XXX"
},
{
id: 2,
name: "XXX",
code: "XXX"
}
]
}
}

data.list: 响应返回的列表数据 5.5 响应分页格式

{
code: 200,
data: {
recordCount: 2,
message: "success",
totalCount: 2,
pageNo: 1,
pageSize: 10,
list: [
{
id: 1,
name: "XXX",
code: "H001"
},
{
id: 2,
name: "XXX",
code: "H001"
} ],
totalPage: 1
}
}

data.recordCount: 当前页记录数 data.totalCount: 总记录数 data.pageNo: 当前页码 data.pageSize: 每页大小 data.totalPage: 总页数 5.6 特殊内容规范 5.6.1 下拉框、复选框、单选框 由后端接口统一逻辑判定是否选中,通过isSelect标示是否选中,示例如下:

{
code: 200,
data: {
message: "success",
list: [{
id: 1,
name: "XXX",
code: "XXX",
isSelect: 1
}, {
id: 1,
name: "XXX",
code: "XXX",
isSelect: 0
}]
}
}

禁止下拉框、复选框、单选框判定选中逻辑由前端来处理,统一由后端逻辑判定选中返回给前端展示; 5.6.2 Boolean类型 关于Boolean类型,JSON数据传输中一律使用1/0来标示,1为是/True,0为否/False; 5.6.3 日期类型 关于日期类型,JSON数据传输中一律使用字符串,具体日期格式因业务而定; 目前我们现在用的前后端分离模式属于第一阶段,由于使用到的一些技术jquery等,对于一些页面展示、数据渲染还是比较复杂,不能够很好的达到复用。对于前端还是有很大的工作量。 下一阶段可以在前端工程化方面,对技术框架的选择、前端模块化重用方面,可多做考量。也就是要迎来“==前端为主的 MV* 时代==”。大多数的公司也基本都处于这个分离阶段。 最后阶段就是==Node 带来的全栈时代==,完全有前端来控制页面,URL,Controller,路由等,后端的应用就逐步弱化为真正的数据服务+业务服务,做且仅能做的是提供数据、处理业务逻辑,关注高可用、高并发等。

这两个阶段仅做简单介绍,有兴趣的可以参考下面的资料:

[1]

[2]

[3]

[4]

[5]

[6]

[7]

[8]

[9]

[10]、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来说点什么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