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信息化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再或者是数字化智能时代,现在看来,似乎任何一家企业开展业务也无法超脱IT。尤其每当业务高速发展,或者新的目标确立时,这都会或多或少的影响企业的战略调整,而这个过程中更少不了“IT文化”的积极或被动参与。随着业务的发展,公司的信息系统也在不断发展。这将对系统的查询性能、稳定性、可扩展性和安全性提出更高的要求。企业当前的IT环境可能不仅仅局限于能力支撑,更有可能成为面向业务的运营系统。
在这里,我们假装设想一下企业未来的发展。比如:
随着企业规模的壮大可能会建立分支机构; 这家企业要开展大数据分析,所以必须保留更多的历史数据; 伴随着业务量增多,当前系统可能需要支持多用户查询与高并发访问; 每当系统升级维护时,绝对不能影响当前的业务运行; 最重要的,网络安全、访问安全与数据安全永远是最重要的;所以,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企业的诉求。
有设想,有诉求,自然就要考虑相关的发力点与系统建设。在没有云的构想下,很多企业主发现当前IT环境存在挑战,甚至成为阻碍业务发展的瓶颈。这里面举四个例子加以说明。
场景一:IT投资与建设运维的瓶颈
伴随着IT系统不断发展,未来可能会有很多异构设备;更多的设备需要更大的投资规模,而且维护成本高。场景二:信息互享与资源管理的瓶颈
每个系统都会有一个“烟囱”结构模型,容易形成“信息孤岛”;烟囱式建设会导致资源重复投入,而且不能共享。场景三:资源利用与负载管理的瓶颈
IT运维人员发现当前系统的资源利用率非常低(cpu、mem、存储);有些设备资源浪费,有些资源不足,整体负载很不均衡。场景四:交付周期与ROI的瓶颈
新系统上线需要很长的部署周期,而且服务质量很差,影响应用交付;整体看来,花了很多时间在IT上,而忽略了业务。 上述这些场景,我们发现它是任何一个传统IT都不可能规避的现象,而且这些问题最终的解决思路只有一个:不断投资、不断管理、不断优化、花钱买踏实。但是有了云计算可就大不是从前了。
云计算是基于互联网的相关服务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模式,通常涉及通过互联网来提供动态易扩展且经常是虚拟化的资源。云计算是一种按使用量付费的模式,这种模式提供可用的、便捷的、按需的网络访问, 进入可配置的计算资源共享池(资源包括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软件,服务),这些资源能够被快速提供,只需投入很少的管理工作。使用云计算理念解决IT建设和运维管理则有如下特点:
(1) 超大规模
“云”具有相当的规模,Google云计算已经拥有100多万台服务器, Amazon、IBM、微软、Yahoo等的“云”均拥有几十万台服务器。企业私有云一般拥有数百上千台服务器。“云”能赋予用户前所未有的计算能力。
(2) 虚拟化
云计算支持用户在任意位置、使用各种终端获取应用服务。所请求的资源来自“云”,而不是固定的有形的实体。应用在“云”中某处运行,但实际上用户无需了解、也不用担心应用运行的具体位置。只需要一台笔记本或者一个手机,就可以通过网络服务来实现我们需要的一切,甚至包括超级计算这样的任务。
(3) 高可靠性
“云”使用了数据多副本容错、计算节点同构可互换等措施来保障服务的高可靠性,使用云计算比使用本地计算机可靠。
(4) 通用性
云计算不针对特定的应用,在“云”的支撑下可以构造出千变万化的应用,同一个“云”可以同时支撑不同的应用运行。
(5) 高可扩展性
“云”的规模可以动态伸缩,满足应用和用户规模增长的需要。
(6) 按需服务
“云”是一个庞大的资源池,你按需购买;云可以像自来水,电,煤气那样计费。
(7) 极其廉价
由于“云”的特殊容错措施可以采用极其廉价的节点来构成云,“云”的自动化集中式管理使大量企业无需负担日益高昂的数据中心管理成本,“云”的通用性使资源的利用率较之传统系统大幅提升,因此用户可以充分享受“云”的低成本优势,经常只要花费几百美元、几天时间就能完成以前需要数万美元、数月时间才能完成的任务。
云计算可以彻底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但同时也要重视环境问题,这样才能真正为人类进步做贡献,而不是简单的技术提升。当然,云计算也不是万能的,企业上云同样面临着潜在风险,需要合理规避。比如:数据存储位置、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所以在使用云服务时,不得不考虑这些隐私。
当IT规划、系统建设、运维管理之间产生矛盾,云计算能力势在必行
分析世界讲方案,为您带来精彩的一页;
——垂直领域、专注原创;
——感谢阅读、感谢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