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栏目责任编辑:梁 书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电脑知识 与技术 第12卷第30期 (2016年10月)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构建的研究胡艺谋(辽宁对外经贸学院,辽宁 大连 116052)摘要:当今21世纪计算的飞速发展为我国各大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化带来了新的曙光。"云计算”这个名词并非是自然生成的,而是通过传统计算机以及互联网技术高度发展和有机融合的成功品。"云计算”这项技能在未来也必将引导未来电子信息产业的创新的决定性技术和手段,伴随着如今社会是信息时代,马云说过:"IT行业必将占领世界各大国”,IT和信息管理系统密不可分,时代的变迁,云计算这项技术也相应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应用,引发新的计算机的篇章。然而这项技术就被人实施到中小企业中,中小企业在我国市场占有主导位置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时代的改革开放的实施,中小企业在我国以数量多、活力大和需求的人才就业能力强的特点。而通过对中小企业管理信系化的需求分析,做出了对企分类,设计了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本文通过云计算模型,实现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整体结构的云计算,介绍了在云计算环境下的中小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体系构建和企业在云计算环境下的实现方案。
关键词:云计算;中小企业;信息化;系统构建;建设模式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6)30-0228-031 云计算的概念、服务模型以及特点Google推出了一种汇集操纵模式“云计算”。是指一个交付和使用它的基础上的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通过网络的大部分东西,以获得按需,并延长了所需的资源,云计算有一个非常大的规模,安全可靠等。云计算是计算机技术的其中一种,是利用现代互联网的传输能力将数据的处理过程从计算机移动到互联网的集中区。最简单的云计算技术在网络服务中已经司空见惯了,例如我们使用的搜索引擎、网络邮件等,通过使用这项技术使用者只要输入简单的操作指令就能得到想要的信息。在未来的时代,云计算这项技术也会普及,应用到手机、GPS定位系统都可以运用云计算技术,发展出更多的应用服务。到目前为止,云计算在以下服务的形式主要有:(1)软件服务(SaaS),顶级的服务,它是根据使用者的需求的应用软件服务向提供此软件的供应商订购并且支付一定费用,前期的管理维护供应商负责运行和投入。(2)基础设施服务(IaaS)是在三个主要服务的最低水平,这是通过提高计算机基础设施得到消费者的服务。
它可以为行业提供所需的存储资源和虚拟化服务。这个服务的所有权归供应商所有以及负责日常的运行及维护实施,使用者只需要提供费用即可。(3)服务平台(PaaS)属于两者之间的中间服务,用户在PaaS平台开发自己的应用程序,通过网络传给其他用户。云计算技术的特点:(1)具有可靠性:云计算是利用冗余的方式提供安全可靠性,进行数据处理,云计算是由大量计算机组成的一个操作系统,伴随着如今的计算机数量的增加,用户出错的几率增加。而本地计算机并没有那么安全可靠,便采用软件方式,数据的安全可靠便由数据的冗余和分布式存储来实现。(2)服务性:如今计算机技术已经司空见惯,用户对需求越来越多,而云计算在广义上来说是一种数字化服务,这种服务在计算机中使用者也可以达到方便快捷,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根据自己的需求购买服务资源,并且是在不清楚云计算具体机制的情况之下就可以的到相应的服务。(3)高可用性:云计算在过去的可用性比过去,它具有高可用性,而且还具有服务质量,可以智能检测节点,为用户体验带来不必要的影响。(4)云计算是技术时代的产物,在多项技术上发展起来的产物,用户可以在需要的资源上对数据实现统一的调配。为了实现统一资源配置,云计算将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操作系统相融合,达到了资源统一配置。
(5)用户和提供商可以利用云计算这种模式的服务资源施行监控并且报告,根据使用情况来收取一定的费用。2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2.1 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现状近几年,企业信息化管理已经达到家喻户晓的阶段,虽然不是那么成熟的运用,但是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企业实施信息化管理对效率有很大的提高,其次,管理方式也得到了改变,通过互联网云计算模式对员工实施管理。截至2004年10月已有四百多万家企业应用IT,并且具备IT规模的企业高达20多万家左右。伴随着互联网时代,企业信息化适应了生产经济的需求,电子商务和企业信息化的个性化正在得到广泛的推广。中小企业循序渐进逐渐改进,如今,绝大部分中小企业陆续摸索信息化。为此,由国家发展和发展委员会、信息产业部和国务院信息办三部委员共同组织了"国家中小企业信息化推进工程”为了就是进一步推进我国中小企业管理信息化建设。收稿日期:2016-10-05作者简介:胡艺谋(1994—),辽宁省盘锦人,学士,研究方向:计算机。E-mail:kfyj@dnzs.net.cn:+86-551-65690963 65690964ISSN 1009-3044Computer Knowledge and Technology 电脑知识 与技术Vol.12, No.30, October 2016228DOI:10.14004/j.cnki.ckt.2016.4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