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备管理与维修:智能运维的目标、指标与管理重点

“ 智能运维,实质上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的手段来辅助设备管理与维修,以适应智能制造系统可靠性、稳定性和经济性运维保障的要求。”

7月10日抵达杭州以来,奔走在制造服务产业化的旅途中,已足足有半月有余。智能运维成为此行的一个重要关键词,无论从长三角区域、包括北京的设备管理协会、从事运维相关的制造服务业相关的企业,还是制造企业,达成了一个基本共识;智能制造与智能运维必须并驾齐驱,这是构建工业互联网应用和搭建制造服务产业生态的基础。

01 维修基本概念

经验主义是制约智能运维发展的重要因素,厘清维修基本知识和概念是第一步,在这里,先说明什么是主动维修,什么是被动维修?

被动维修,是指设备坏了再修,也解释为非计划停机的维修。为确保制造系统的整体可靠性能力保障,一些系统中考虑了冗余设计及在线备用的设施,故非计划停机包含了,停机停产(事故),和停机不停产(事件)两种情况。

主动维修,分为两种,一种称为预防性维修,一种称为预测性维修。

先来讲讲预防性维修,这个概念最容易被误解,从定义上来说,预防性维修是可靠性设计的一种输出。要深刻理解预防性维修,需要从什么是可靠性设计来解释,通常确保可靠性有三种手段:其一,从设计尺寸和材料选择上做冗余设计,用更厚的尺寸或者性能更好的材料确保可靠性,缺点是成本高或能耗大;其二,优化设计结构,减少零部件的数量(零部件数量越多,对零部件的可靠度要求越高),以此提高整机的可靠性,这是今后装备和产线设计主要的发展方向;其三,基于成本和材料选择,无法满足可靠度要求时,对个别零部件的使用时间和周期作出预防性维修项的输出,这便是预防性维修的来源。以此明确出,预防性维修特指周期性换件(定期换油也算作此列),适合在复杂系统中使用。

再来讲预测性维修,预测维修包含诊断和隔离两个过程,通俗讲称为“点检定修”,即分工协作采取多种方法、手段,发现隐患和缺陷,及时消除隐患和缺陷的过程。分为:手动诊断,包括操作者的自主点检、车间组织的专项点检、维修部门组织的专业点检、企业层面组织的专项检查等过程;自动诊断,包括通过专业诊断仪器,委外的第三方诊断等;自诊断,通常需要通过连续或周期性采集装备数据,通过机内程序或边缘计算/云计算得出诊断结论,工业互联网或智能装备是今后主要的发展方向。预测性维修是侧重故障隐患和缺陷的早期发现和及早处理,是智能运维体提倡的维修方式。

图片[1]-设备管理与维修:智能运维的目标、指标与管理重点-JieYingAI捷鹰AI

02 智能运维目标管理

制造系统的高度智能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发展,为制造系统的运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什么样的指标能够衡量运维能力?我们通常用平均故障间隔时间-MTBF来衡量装备的可靠性,而用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来衡量装备的维修性,由于统计是以分钟作为计量单位,MTBF越大越好,MTBF越小越好,大到什么程度,小到什么程度,如何衡量两台装备、两条产线、两个工厂的运维水平,并不具备可比较性。为此,我们引入可用度,便可轻松解决这一难题。

可用度A:在任意时间内,制造系统处于正常状态的概率。可用度实现单机、产线(车间)、分厂(基地)之间数字运维与设备管理水平的横向比较与设备能力评估总值。

单机可用度的计算

可用度(A)=MTBF/(MTTR+MTBF)

可用度的获得,由事后的停机维修工单获得,MTTR(平均故障修复时间)、MTTR(平均故障间隔时间),统计时间均为分钟(不保留小数点)。

系统可用度的计算

产线(车间)可用度:停机分为停机停产(事故)和停机不停产(事件),在计算系统可用度时,停机不停产(事件)须剔除。

然后,我们再来说一说结合不同类型的产线如何建立智能运维的指标体系:

第一类指标,可用度(A)。

石油化工企业由于连续性生产,我们称之为流程性作业线。由于连续性生产的特性,非计划的停机往往意味着安全事故的发生,可用度要求为1,即绝对杜绝非计划的整体停机。在管理要求上,零事故是重要目标,管理要点是停产停机目标为零,为保障系统的整体可用度,系统中大量使用了备用设备(以动设备为主),发生故障后(停机不停产),当切换到备用设备时,故障设备必须最短时间内完成检修,确保随时冗余备用可靠是第一要务。

造纸、医药包装、汽车、电子等装配线,我们称之为流水性作业线。虽然大多不会造成安全事故发生,故障停机会损失制造效率,可用度要求应接近于1,当发生故障时,第一时间快速响应,最快速度恢复生产,是这类产线的重要管理目标。

机械加工,由于是混流生产,我们称之为离散性作业线。多数的设备可用度要求大概在0.7-0.8之间,但也有一些关键设备会制约瓶颈,通常采取分类管理,侧重关键设备的优先响应。

第二类指标,隐患发现/及时消除。

因海里西法则认为,每330个隐患中,300件会产生吓一跳的状况,29件会产生轻微伤害,1件会产生重大伤害。同理,要确保制造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安全运行,发现和消除隐患是重要的任务和指标,按照设施的复杂性和关键程度,包含:

C类点检:由生产班组完成,主要包含日常的开停机检查,有计划的清扫、紧固、润滑、故障源头查找等活动,也包含工厂组织的隐患排查、5S现场检查等活动等;

B类点检:具有一定技能的专项点检,一般由维修工程师或专门的点检员完成,通常需要借助点检工具、软件及仪器作为辅助,面向较深层次的故障根因进行排查;

A类点检:面向产线中的关键或瓶颈装备,由于停机造成的损失或本身价值较大,小心伺候是这类装备的管控要点,在制造系统是最需要通过工业物/互联网接入的装备,实时采集、动态预警与精准诊断分析,尤为重要。

通过预测性的点检和诊断,确定需要维修的项目,及时形成计划性的维修项目,提早确认和准备备件需求计划,在停机窗口时间,开展计划性停机检修。

第三类指标,预防性维修与可靠性保护。

基于使用时间和频率的易损件更换和换油是预防性维修的主要内容,这通常可以通过数字化软件来实现计划下达。同时,正确的操作和保护是可靠性保护的重要措施,除了传统的作业标准训练,机器人辅助与智能控制技术应用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

第四类指标,技术改造与优化。

针对频发性故障,耗费性故障和长停机故障,实施动态的改善,开展技术改造、供应链优化及标准化预防。以及针对效率、质量提升的技术改造、更新,是提升智能制造与智能运维的有效措施。

将前三类指标与管理创新结合起来,推进产线管家制或维修内部承包计划,形成管理重心下移的常态的长效机制,将设备管理的重点工作放在技术改造与优化中来,方能承载智能运维走得更远。

图片[2]-设备管理与维修:智能运维的目标、指标与管理重点-JieYingAI捷鹰AI

03 智能运维、制造服务与数字经济

实施智能运维,需要借助数字化与智能化的手段,以工业互联网、工业软件作为支撑,融合模式创新、管理优化,打造数字经济条件下的制造服务产业生态,从而推动制造领域高质量发展。包括:

数字运维软件,主要用于辅助维修管理,建立维修闭环,建立事后维修、预测性维修与预防性维修全通道管理,优化备件共享与采购管理,实现数据驱动的设备管理优化;

工业互联网,通过传感器采集装备关键状态数据,融合5G技术、边缘计算云计算能力,建立远程智能运维体系,提高预测性维修诊断的准确性;

备件与装备采购需求与采销云供应链融合,提取数字运维中关键质量数据作为匹配依据,实现备件需求计划与MRO工业品供应链融合发展。“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打造数字经济条件下的“工业淘宝”;

技术改造与优化需求与制造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融合,匹配智能运维服务商、智能制造及配套的制造服务业,装备制造商等服务能力,围绕制造业共性服务需求,加快培育一批集战略咨询、管理优化、解决方案创新、数字能力建设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平台。构建分级诊维的制造企业高质量发展服务通道,打造数字经济条件下的“工业互联网医院”。

图片[3]-设备管理与维修:智能运维的目标、指标与管理重点-JieYingAI捷鹰AI

END

© 版权声明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头像
来说点什么吧!
提交
头像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