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写了一篇关于论文产出的文章,时隔几日又看了一遍,觉得实在有点粗浅,很多话都是“明面上看着很有道理,但实操起来并不是那么回事”。
于是乎,我决定再写几篇,把一些具体可行的、我用过的方法都列出来。
昨天我刚跟导师提交完自己的文献综述,以下这几条建议可以说是“新鲜热乎”的。
提前声明,我列举的这些建议都是针对人文社科/本科阶段/中文论文写作。
01 关于文献综述的迷思
在我尚未接触过“文献综述”这个概念之前,我对它的理解就是“多读文献,然后总结你读过的文献”。理论上是对的,但是这样以来就出现了很多问题:文献读多少算多?读什么样的文献?总结要多少字,怎么总结?
解决这些困惑,最快也是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去搜别人写过的综述性文章,也就是所谓的“reviews”,看它们行文结构和思路,可以比较快地上手。
大概看过3-4篇优秀的综述性文章,提炼出15-20篇重要文献之后,你就差不多能对文献综述写什么有一定把握了。
02 怎么避免“大海捞针”
优秀的综述性文章怎么找呢?不是所有的综述性文章都写的很好,如何挑出想要的文章是门技术活。
建议大家在“地毯式搜寻法”基础上进行优化。以下是我的方法:
1.打开维普网(其他文献搜索网站也可以),使用高级检索功能。
2.输入关键词,并勾选核心期刊、CSSCI,这样筛出来的文章质量都相对有保障。如果搜索出来的文章数量较少,可以只保留核心期刊筛选项。
3.搜出来的文献根据被引量排列,通常来说,越被引量高的内容越优质。也相对更有可能是我们要找的综述性文献。
4.最后可以浏览标题,通常综述性的标题都比较有概括性,如《简述10年来的汉语新词》、《新词新语研究是梳理与评析》等等。
这种方式通常很快就能帮你找到想要的东西,就不用再担心下载一堆根本没有学术水平的文献啦。
03 其实开启工作很简单
只要找到一篇你觉得写的不错的文章,你的写作就可以正式开启了。
你可以以此为学习模板,钻研优秀的综述文章的行文逻辑,然后架构起自己的文献综述大纲,也就是先把“框架”搭好。
比如我想写一篇关于“汉语新词语的发展”的文章,那么我在读综述文章的过程中会留意作者是怎么概括汉语新词语的发展历程的,研究热点又有哪些,有哪些共时的特点与历时的变化......随后列好自己综述文章的一级二级三级标题。
“框架”搭好就可以进行“填充”了。可以自己去读一读综述文章里提到的文献,毕竟都是作者筛选过的好文章,可以省下自己挑选文献的精力,专心研读文献。对文献内容的理解和概括,就是充实我们综述内容的血肉啦。
甚至除了综述文章中提到的文献,你还可以去研读被提及文献的参考文献。这个过程就有点像“顺藤摸瓜”,其实很有趣~也是一个看文献不迷路的好方法。
以上就是我写文献综述的一点心得,如果大家觉得还可以,点赞多的话我就继续更(●'◡'●)~
暂无评论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