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传统 IT 运维问题日显,IT 运维转型是必然趋势
①IT 运维是信息化时代企业不可或缺的一环。IT 运维管理,是指单位 IT 部门采用相关的方法、手段、技术、制度、流程和文档等,对 IT 运行环境(如软硬件环境、网络环境等)、IT 业务系统和 IT 运维人员进行的综合管理。
②配备专职 IT 运维人员的企业会自行进行 IT 运维管理;而其余企业选择将 IT 部门的职能全部或部分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 IT 外包公司管理,集中精力发展自身的核心业务。
③自信息化普及以来,IT 运维对企业的发展而言不可或缺,因其能保障企业“网络不断、系统不瘫、数据不丢”,在保证各类 IT 基础设施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对关键业务提供良好支撑,使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够实现不间断、高质量的运行,最终保证并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益。
传统 IT 运维问题日显,究其根本是管理问题。传统 IT 运维在发展过程中显现出了各个方面的问题:
其一,运维服务人员工作忙碌却不受重视,传统的“救火式”运维大大增加了运维人员的工作强度和工作压力,难以量化的工作得不到业务部门的认可。
其二,IT 系统复杂,维护难度高,系统宕机风险系数大。
其三,技术人员难培养,流动性大,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因为不受重视而辞职,造成运维质量和客户满意度的波动。
其四,服务商难管理,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服务不及时,有问题不能及时解决。IT 运维服务的所有问题的根源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管理问题,可归结为四方面:IT 运维服务管理方式缺乏创新;IT 运维服务管理不规范;工作分工设计不合理,忽视梯队建设;IT 运维服务供应商管理不到位。
云计算、大数据时代下,传统 IT 运维服务出现瓶颈,IT 运维转型是必然趋势。云计算正从概念逐步走向落地,在各个行业都出现了成熟的应用,但云计算与虚拟化在提升资源利用率的同时,也加大了 IT 复杂度。如何简化 IT 运维管理,实现 IT 运维成本上的降低和效率上的提升,就成为了一个所有企业 IT 部门面临的难题。传统 IT 运维遭遇两大瓶颈。
一、随着传统企业信息化的深入,企业越来越多的业务应用依赖于 IT 来驱动,这意味着 IT 需求变得越来越强,服务器等数量爆增,管理起来日益繁杂,IT 部门如何快速响应业务需求成为一大难点;
二、云计算、虚拟化时代的开启,在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面前,需要灵活自动地去管理虚拟的计算节点、存储和网络等资源,原来单一、物理的设备变为了动态、虚拟的资源。若传统 IT 运维模式不进行升级转型,结果会是死路一条。
综上,云计算、大数据时代下,IT 运维转型是必然趋势。
(二)IT 运维转型升级剖析:运维技术云化 vs 对云的运维
云计算时代的 IT 运维转型升级向云运维方向发展,包含两方面内涵:运维技术的云化和对云的运维。目前业内仍未给云运维确定一个统一的概念,综合来看,云运维有两方面的含义。其一,与“云服务”、“云产品”概念类似,云运维指的是通过云计算相关技术进行 IT 运维操作,是传统 IT 运维转型优化的趋势。作为云服务的一个新兴的分支,云运维与云存储产品、云主机产品类似,由各大云服务提供商通过自主研发推出相关的解决方案和产品。代表性的产品有北塔软件的“代维宝”、华胜天成的“云悦服务”等。其二,云运维指以云平台作为运维对象,这是从运维的对象划分形成的概念。代表性的产品有新华三集团推出的云托管运维服务,该服务通过专业运维团队,提供对云平台的远程运维。综合来看,以云技术进行运维是云运维的主流概念,以云平台作为运维对象视为其内涵的一个补充。
云运维是新型 IT 运维模式,与传统 IT 运维存在多方面的差异。传统 IT 运维存在人员成本偏高、自动化程度低、无法管理庞大资源等缺陷,基于云计算 IT 运维服务实现了三大转变。首先它变被动为主动,云运维以各种监控、告警、日志、报告服务工具为依托,通过全面的网络式监控及早发现故障隐患,从而可以建立起主动式 IT 运维。其次,它变复杂为简单,当新
增一个分支机构时,只需要在网络上增加安装一个网管机,就可以监控管理整个 IT 系统,整个过程简单高效,而不需要部署复杂的 IT 运维软件。最后,它为用户提供了一种快速部署和应用运维系统的方法,彻底改变了传统的高成本运维服务模式。
云运维把数据乃至应用程序全部集中到云端,这意味着大量在本地的运维工作转移到云服务器端,运维的总体工作量大大减少,运维成本也就大幅降低。此外,云运维在服务理念、服务形式、工作模式等方面也体现出与传统 IT 运维极大的差异。由此可见,云运维是传统 IT 运维在新时代下各方面优化转型的趋势。
云运维本质是可控+可视的一种 IT 服务。云运维首先是运维的一种,因而必须满足运维的核心功能“可控”。“可控”包括稳定性可控、性能可控、安全可控、交付可控、效率可控等方面,满足了可控,运维才能在保证各类 IT 基础设施、软硬件设备稳定运行的基础上对关键业务提供良好支撑,使企业的核心业务能够实现不间断、高质量的运行,最终保证并提升公司的运营效益。
其次,云运维作为 IT 运维的一种优化和变革,有“可视”的内在要求。
IT 运维归根结底是一种服务,随着发展越来越凸显其服务的特性,高效、透明化、用户友好的服务成为运维的核心价值,而显然“可视化”可以最大化这种服务属性。综上,云运维本质是可控+可视的一种 IT 服务。
云运维商业模式:按需租用、免费+增值服务。由于云运维是一个较新的概念,业界现有的云服务提供商或 IT 解决方案厂商仍未非常系统、清晰地区分传统运维产品和云运维产品的边界,云运维产品未实现规模化销售。云运维产品的功能领域主要是设备监控管理、业务连续性/灾难恢复规划、数据中心整合及虚拟化、信息管理、信息安全等方面。
云运维产品的销售模式主要是 SaaS 化产品的销售,即按需交付服务。一般有免费试用的时间或资源量,超过免费阶段,客户就需要按需租用产品。除此之外,厂商会推出增值服务、定制化服务等,其交付形式往往是按项目付费。
(三)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两大维度看云运维兴起原因
云运维兴起原因可以从市场需求、技术进步两大维度解读。首先,随着互联网各类业务规模的扩大,数据中心作为互联网业务的基础设施,其需求发生爆发式增长,重点需求对象为银行、电信、政府。伴随数据中心增长的是对高效运维的需求,因而市场需求成为云运维兴起的推动力之一。其二,云计算大数据时代背景下,企业核心业务向云端迁移带来整个 IT 架构变化。技术进步倒逼 IT 运维升级,云运维应运而生。
中国数据中心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年复合增长率近 40%,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云运维兴起。
2015 年,技术创新驱动带动数据存储规模、计算能力以及网络流量的大幅增加;全球尤其是亚太地区云计算拉动的新一代基础设施建设进入加速期。受供需两端快速增长的影响,2015年中国 IDC 市场延续了高速增长态势,市场总规模为 518.6 亿元人民币,五年内年复合增长率为 38.38%。
未来三年 IDC 市场仍将保持高增速,预计 2018 年中国 IDC 市场规模将达 1400 亿元。数据中心作为日益重要的 IT 基础设施,对于运维的需求非常强劲。此外,银行、电信、政府等重点行业在新时代下对 IT 基础设施的安全性和稳定性要求不断提高。种种市场因素刺激云运维的产生和发展。
技术进步引起传统 IT 架构重要转型,云运维应运而生。基于用户规模不可预见,再加上目前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等新的趋势的快速发展,未来 IT 架构的压力和挑战是非常大的。而云计算所具备的自动缩放、弹性、全网负载均衡等这些特性,正好缓解了传统 IT 所面临的这些压力,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将核心业务迁移到云端,解决传统 IT 架构高成本的巨大缺陷。
整个 IT 架构变化,倒逼 IT 运维升级,新型的 IT 运维需要能灵活自动地管理虚拟的计算节点、存储和网络等资源,能对云基础架构、软件服务等进行有效地运行维护。这便是云运维诞生的强大推动力。
二、产品和技术趋势:IT 运维产业特征之深度探析
(一)智能化、自动化、可视化是运维发展的三大趋向
IT 运维发展趋势一:智能化。云计算的迅猛发展给 IT 基础架构提供了更多的选择,云架构和传统架构最终将走向融合。这种融合对运维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运维服务需要从单纯的人工模式走向自动化、智能化,从解放人的手和脚到部分替代人的脑力工作。这也是数据中心从小规模走向大规模的必然要求。随着 IT 系统越来越复杂和 IT 设备的多样化,传统 IT 运维“救火式”的被动故障处理能力已经严重影响了企业业务的发展,只有智能化的运维方式才 能维持企业 IT 环境的安全、稳定。智能化运维平台的主要功能是通过预测分析模型,自主定位问题、发现问题,综合分析之后上报信息,形成高度智能化的运维体系。
IT 运维发展趋势二:自动化。为了将有限的 IT 资源和人力投入到企业核心应用的创新研发之中,以快速响应业务用户需求,并满足云计算时代的业务变革需求,实现 IT 运维自动化已是必不可少的步骤。自动化技术不但能帮助 IT 人员从固定、重复、烦琐的日常维护事务中解放出来,还可以使故障处理流程变得规范、迅速、高效,为企业的业务变革提供良好的技术手段和基础。目前,业界已有很多单一化的 IT 自动化产品,而在复杂的云环境下仍无法满足IT 运维的各类需求。所以 IT 运维未来将向支持多样业务的自动化方向发展。
IT 运维发展趋势三:可视化。传统的数据中心向云端演进,不论是从基础环境监控,还是业务优化管理上来说,IT 运维管理都将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尤其是在以业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运营环境中,如何让 IT 运维适应虚拟化的灵活性、让业务平台运行状况清晰可见,这些问题都集中反映出来 IT 服务保障的新需求:可视化。运维可视化可以做到屏蔽运维提供的服务背后的所有实现细节,而向用户提供一种高效、一致性、透明化、用户友好的服务。运维的自动化最终要实现可视化,复杂的运维工作流必须通过可视化来表达,可视化后的自动化才能让所有人理解一致、执行一致、结果一致。
DOCKER 技术或将带来 IT 运维行业大变革
Docker 是一种 Linux 容器工具集,它是为“构建(build)、交付(ship)和运行(run)”分布式应用而设计的。Docker 的初衷是将各种应用程序和它们所依赖的运行环境打包成标准的 container/image,进而发布到不同的平台上运行。Docker 是一个开源的应用容器引擎,它由管理轻量级容器的引擎、客户端和 AUFS 文件系统三部分组成。它可以让开发者打包他们的应用以及依赖包到一个可移植的容器中,然后发布到任何流行的 Linux 机器上,同时可实现虚拟化。容器是完全使用沙箱机制,相互之间不会有任何接口。Docker 容器是从镜像开始的,镜像可以由本地创建的、本地缓存,也可以从公有注册库中下载。Docker 初始版本发布时间为 2013 年 3 月,自发布之日起,Docker 就因其开源性、连接性等优点而广受欢迎。
IT 运维转型升级大势驱动, BSM、APM 将顺势崛起
BSM(Business Service Management)即业务服务管理,是 IT 与业务管理手段的一种整合与互补,它以 ITIL 为理论基础,实现 IT 管理与业务服务的融合,帮助企业解决云时代下的IT 运维难题,是 IT 运维的重要发展方向。
BSM 符合云计算的以业务为核心、屏蔽底层复杂性的观念,BSM 向客户提供面向业务的统一的 IT 资源管理平台,从业务的入手,统一管理网络、服务器、存储、应用资源,通过内置的业务健康评价机制,动态地展示企业业务的整体运行情况,让运维人员专注业务本身的情况,通过长期趋势监控和实时报告,BSM 可以帮助用户提前感知业务故障、快速定位业务故障根源,BSM 甚至可以利用搜集的数据提供业务投资量化分析建议,是 IT 部门做好业务运维的绝佳工具。
BSM 聚焦于业务逻辑,帮助企业解决云计算环境中的 IT 运维难题,是云运维重要的细分领域之一。根据智妍数据中心的整理,2014 年我国 BSM市场规模达到 99 亿元,较 2013 年增长 28.57%,增速较快。
目前,BMC、HP、神州泰岳、华胜天成旗下摩卡软件、网利友联、新华三都是 BSM 云运维市场的竞争者,龙头企业还在酝酿之中。我们认为,BSM 在未来五到十年仍会保持高速增长,逐渐渗透进各个行业,最终实现广泛应用。
本篇高清完整报告可在网站阅读和免费下载
乐晴智库,精选投资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