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福安市坚决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坚持问题导向、系统治理、综合施策、部门协作,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工作,进一步加强河湖保护、管理与治理力度,探索出小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全域托管运维新模式,充分发挥第三方管护的独特优势。
“福安市有小水电站55座,自开展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有关工作以来,逐渐暴露了一些问题,如:坝址偏远导致网络信号差、供电不足导致数据传输不稳定、维护人员不熟悉泄流及监管技术导致数据不精准、无专业技术人员及时维护设备致使考核不达标等现象。”在日前举办的河长制工作汇报会议上,福安市水利局小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监管负责人刘凌威表示,“为解决生态下泄流量数据采集、设备维护等问题,市委市政府作出指示——把专业的事交给专业的人做,先行先试探索生态下泄流量物业化全域托管运维新模式。”
目前福安市小水电站100%完成泄流设施改造、安装在线监控装置、接入环保监控平台,实时联网运行,严格在线考核,定期通报不合格情况。为克服小水电“小、散、远”、业主技术水平不高、流量数据维护不及时、监管考核压力大等问题,优选第三方公司,推行全域小水电生态下泄流量物业化托管,完善物业化管养台账。
向更高管理水平升级
第三方公司设立物业化中心,开通客服报修专线,专人负责接听。建成福安片区物业化网格点,设立网点员,按照故障报修需求,即报即修。客服人员接听报修专线,录入平台生成工单,系统自动派发到网点员,维修完毕后上传照片生成维修报告。
在线巡检员通过“看、修、报”机制,实时查看平台预警,安排上门维修,上报维修结果。为形成管理闭环,福安市建立了一支巡查队伍,进行日常巡检,提前排除电站监控设备隐患;市河长办制定了《福安市河道专管员物业化管理制度》,要求河道专管员每周对所负责流域内小水电站进行巡查,市河长办、市水利局则是通过不定期现场检查进行监督。
福安市还依据《福建省水电站生态下泄流量监督管理办法》及相关规定要求,对网点员、巡检员等从业人员进行政策法规、泄流及监控技术、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等相关岗位和技术培训,确保对设备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上报、及时维修。
向更先进技术迭代
福安市通过4G+宽带+北斗、市电+太阳能“三网双电”技术,加强产品迭代升级,提升监测设备技术水平,不断改善监控设备使用环境,提升其稳定性,并对产品送检进行相关认证。
在采集数据方面更加科学。现场采集、存储并上传生态下泄流量数据每五分钟不少于一组,预防数据上传不及时甚至丢失现象。现场摄像机每小时抓拍不少于一张泄放口照片上传并存档留证。日常巡检依据水力学公式,对设备设置参数进行人工现场率定、校核。通过人机互补,提高数据精准率。
目前物业化平台可兼容多厂家、多型号设备,实现了实时监测、自动筛查、收集归档设备运行状态等功能。特别是对网络信号不好、供电不足、设备老旧易损坏造成数据缺失的电站,通过系统自动筛查,网点员可迅速到达现场进行勘察处理,确保数据及时上传。
向更高效运营转换
福安市依托物业化平台优势,采用每分钟预警、每小时报修、每天巡检维护的手段,提高运营效率,保证时效性。
各片区均配备网点员、专业车辆以及20套的完整备品备件,网点人员长期驻扎片区,缩短了上门路程及损件物流时长。物业化平台实行工单挂号,在完成维修后予以销号。通过查看平台工单进度,可实时监督网点员上门时效,运维周期由原来的7天缩短到48小时内。
现场维护采用“以换代修”的模式,将故障点设备整体成套更换成新设备,替代传统返厂维修设备零部件的故障处置方法,提高现场维修时效。维修效仿保险“不计免赔”模式,不限次数上门服务,兜底损坏配件(包括雷击),规避因费用问题无法达成一致而延误维修时效的痛点。
“当前小水电生态下泄流量管理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福安市水力发电协会会长翁武豪兴奋的表示“特别是实行托管后,设备故障率从50%下降到1%,合格率从70%提升到100%,并且还在逐步推动管理模式向更高水平迭代升级。”
福安市将继续创新管理模式,依托物业化平台,巩固当前运营成果,并围绕个性化需求、区域性差异不断提高运维水平,进一步促进全市河流水环境质量持续向上向好改善,最终实现“一江碧水映青山”的美好景象。
「E小水电」:本平台及网站仅提供信息展示,不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有效性、及时性和完整性,不承担使用、引用该等信息所导致任何形式的责任。
暂无评论内容